基層林業人表達“十三五”訴求
——聚焦國家林業局部委和基層主題聯學座談會
中國綠色時報12月11日報道 “國家有‘十三五’規劃,我也給自己的沙地做了5年規劃。”在共話“十三五”大發展座談會上,全國勞動模范、治沙英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牛玉琴的開場白吸引了全場的注意力。在牛玉琴的計劃中,未來5年,她要引進1000畝經濟林、建起1000畝科技示范基地和1000畝林業科研基地。
11月21日-22日,國家林業局選擇三北防護林建設局作為基層單位,開展了主題為“推動林業‘十三五’大發展 筑牢祖國生態安全屏障”的部委基層主題聯學活動。活動期間,與會代表深入鹽池縣,舉辦共話“十三五”大發展座談會,傾聽基層呼聲,了解基層愿望。座談會上,三北工程建設勞模、基層林業工作者代表、企業代表等紛紛發言,為“十三五”發展建言獻策。
“要重視科技治沙。”牛玉琴說,兒子從林業技術學校畢業后,學會了使用新機械、新科技,引進了新種植品種,讓她看到了科學的力量。“以前人工栽樹每天最多能挖100個坑,現在用機械,1臺能頂過去10個人。”
“還要注重引進新品種,”全國防沙治沙標兵、陜西省勞動模范杜芳秀補充道,“造林治沙在發揮生態效益的同時,要兼顧經濟效益,引進經濟林樹種,讓沙漠能為人類提供一定的經濟收入。”近幾年,杜芳秀在自己的沙地上試種了扁桃、核桃、文冠果等經濟樹種,取得了成功,今年新引進的美國穗狀垂鈴6號核桃,擁有較強的抗寒、抗旱、耐瘠薄能力,能夠在零下十幾甚至零下二十幾攝氏度的氣溫下生存。
國家綠色衛士、寧夏回族自治區勞動模范史俊對此表示贊同,“以前造林只為把沙治住,是為了生存,沙治住了百姓卻沒有收入來源。現在不僅要生存,更要讓百姓增收致富,提高生活質量。”他建議政府加大沙產業等林業產業扶持力度,并進一步拓寬加工、銷售渠道。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林,也是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鹽池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通用機場管理局局長劉偉澤說。
在提出“十三五”發展建議的同時,代表們還提出了基層當前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建議措施。
“現在的造林補貼標準過低。”靈武市林業局副局長兼北沙窩林場場長芮長春直言不諱,“新造喬木國家補貼為每畝300元,而實際栽植每畝費用超過1200元,資金缺口較大。”他建議,國家提高造林補助標準,并設立后期管護資金。
“除了新造林,退化林、低效林改造的政策扶持也很重要。”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局長張生英說,寧夏有檸條面積200多萬畝、沙柳40多萬畝,開展退化林分更新造林和灌木林改造升級是防止二次沙化的重要方式。
劉偉澤也提出了同樣的建議,“希望國家結合退化林更新改造,研究制定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地區的灌木林更新政策,灌木林是這些地區非常重要的資源。”
“在加強政策扶持的同時,還要嚴格工程檢查驗收,讓國家投入落到實處。”杜芳秀說。
此外,代表們還就加大對公益性國有林場支持力度、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加強航空領域資源監測管護等內容提出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