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疏解做減法,園林綠化做加法,京津冀將建大規模生態過渡帶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 發布日期:2015-07-23 瀏覽次數:8240次
“非首都功能產業疏解的減法,將換來園林綠化建設的加法。”7月21日,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鄧乃平介紹,為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本市未來幾年將在綠隔建設、中心區綠化、大尺度城市森林建設、新城城鎮綠化和山區生態功能提升等五大方面,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率先突破。力爭到2020年,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60%,比現在增加1.6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達到43%,增加2個百分點。
在京津冀生態建設的協同發展上,本市將重點推進京津保森林濕地板塊、張承地區生態水源林、綠色生態廊道、環首都國家公園環等項目,與津冀兩地共同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格局。
市域騰退土地優先綠化
鄧乃平介紹,圍繞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低端產業,目前各區縣都在積極行動。在一道、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拆遷騰退出來的土地,絕大部分優先用于綠化。
例如朝陽區西直河石材市場,100多萬平方米拆遷騰退,80%的土地將實現規劃建綠;豐臺區花鄉羊坊村綠隔區域,2014年以來已完成100余萬平方米拆遷騰退,下一步將全部實現綠化。
結合環境整治、拆遷騰退,海淀區“三山五園”園外園片區近14平方公里將實現綠隔地區的集中連片綠化。海淀上地地區,結合拆遷疏解人口,也將大面積恢復綠化,目前有20公頃綠地已在建設中。另外,地處綠化隔離地區與楔形綠地生態廊道交會處的海淀區東升鄉雙泉堡地區,也將106公頃騰退土地納入綠化范圍中。
按照規劃,2020年以前,本市要在綠化隔離地區完成13.6萬畝的綠化任務,其中一道綠隔3萬畝、二道綠隔10.6萬畝。一道綠隔中,郊野公園數量將從目前的81處增加到102處,建成完整的郊野公園環。
對于綠隔以外的其他地區,市園林綠化局也將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力爭將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低端產業后騰退的土地,更多地用于綠化建設,如各類批發市場、小商品市場、建材城和物流集散地等。
環城增30處大型森林公園
提升北京的生態環境質量,離不開大尺度城市森林的建設。鄧乃平介紹,自從2012年開始,本市實施了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工程,到目前為止,已累計造林103萬畝,環繞城市形成萬畝以上大型森林區域30多處。
雖然2015年已是百萬畝造林的收官之年,但平原綠化的腳步不會就此停止。結合農業結構調整,本市將繼續在平原地區推進綠化造林建設,到2020年要新增林木綠地38萬畝,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要從當前的24.5%提高到30%以上。
對于平原地區資源基礎較好、區位重要、成帶連片的城市森林,本市還將通過增加基礎設施、提升生態景觀,建設開敞型郊野森林公園。據介紹,重點建設的大型森林公園包括東郊森林公園、潮白河森林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南擴至市界)、大興永定河森林公園、房山青龍湖森林公園、豐臺彩葉森林公園、昌平沙河森林公園、順義五彩淺山郊野公園、朝陽溫榆河森林公園等,總計有30處。這些大型公園基本上都位于城市外圍,與一道綠化隔離地區的郊野公園環相呼應,為市民提供更多游憩空間。
這30處大型公園中,東郊森林公園、青龍湖森林公園等已經開建,其它大型公園將在未來幾年陸續動工。
建生態過渡帶避免“攤大餅”
在京津冀生態建設協同發展方面,鄧乃平表示,市園林綠化局將重點從“一南”、“一北”、“一環”和“多廊”四個方面突破。“一南”,是指南部的京津保地區森林濕地大板塊。京南的大興、房山等區域,與河北省的燕郊、香河、廊坊、固安、涿州等地接壤。在接壤城市的交界地帶,規劃建設大片的森林、濕地,構建綠色生態隔離地區,可有效地避免城市“攤大餅”的現象發生。
鄧乃平介紹,本市將以大興新機場、2022年冬奧會等區域為重點,在大興、房山、通州的相關區域加大造林力度,形成京津保地區大規模生態過渡帶。到2020年,使北京平原地區森林濕地與天津、廊坊、保定三市規劃建設的森林濕地有機連接,形成京津保地區大尺度綠色板塊和森林濕地群。
另外,本市還將開展永定河、北運河、大清河、潮白河沿線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到2020年,在與天津、保定比鄰的房山長溝、琉璃河,大興長子營、青云店,通州馬駒橋、張家灣、西集、漷縣及北運河通州區域,新建濕地3000公頃。
“一北”,是指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從2009年起,本市與河北省合作,在密云水庫、官廳水庫上游的張家口、承德地區,開展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到2014年底已完成50萬畝。到2019年底,將完成100萬畝。這100萬畝生態水源保護林,將成為京津冀區域第一道綠色生態屏障,切實承擔起凈化水質、涵養水源的功能。
綠色生態廊道連通京津冀
“一環”,即環首都國家公園環。本市將配合國家有關部門,整合京津冀現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構建環首都國家公園體系。如在霧靈山區域,依托河北省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京霧靈山市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國家公園;在海坨山區域,依托河北省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京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國家公園;在百花山區域,依托河北野三坡、北京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國家公園。目前,試點工作仍在籌備中。
“多廊”,是指三地的綠色生態廊道。鄧乃平表示,綠色生態廊道是一個城市或區域良好生態環境的基本框架,是城市重要的綠色通風廊道和生物多樣性通道。三地生態廊道只有互通互聯,才能在更大空間內強化其生態功能,形成科學完整的生態體系。
按照《規劃綱要》的任務要求,本市將重點對貫穿全境并通向津冀的30余條交通干線和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拒馬河等四條重要水系進行綠化建設。通過加寬加厚、改造提高河道和干線道路兩側綠化帶,使交通干線每側形成寬度在50米以上的永久綠化帶,重要水系每側形成寬度200米以上的永久綠化帶,并構建1000米—2000米寬的綠化控制范圍,全面提升綠色廊道生態防護林質量和景觀效果,并與津冀綠色廊道實現跨區域互聯互通,共同構建平原生態廊道骨架。
另外,市園林綠化局還將和津冀兩地繼續完善森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生態保護執法等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推動果樹、花卉、種苗等林業產業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