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寧夏的紅果枸杞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識,對于黑果枸杞、紫果枸杞、黃果枸杞、白果枸杞人們卻知之甚少。我們在寧夏農科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枸杞資源圃卻看到了這五種顏色的枸杞鮮果。
“枸杞資源圃是枸杞工程技術中心經過近30年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建成的世界上唯一枸杞種質資源圃。”該中心主任曹有龍介紹,寧夏作為枸杞原產地,具有600多年的栽培歷史和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因此孕育出文明遐爾的道地枸杞藥材。但是傳統枸杞種植投入大、產量低、有效成分不穩定,寧夏乃至全國枸杞種植業一直都是小規模發展。而枸杞品種單一,缺乏多用途新品種,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寧夏農科院著手建設枸杞種質資源圃,千方百計搜集、研究、開發各種枸杞。目前資源圃內收集并保存了我國境內自然分布的7種、3變種,以及從美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引進的種質,共計60個品種(系),2000余份中間材料。其中,紅果類1500份,黃果類120份,黑果類300份,其他150份。“我們收集的種質中既有新發現的昌吉枸杞、八倍體枸杞,又有百年枸杞樹,是目前枸杞屬植物遺傳多樣性涵蓋量最大、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基因庫。”曹有龍說。
據了解,2012年枸杞種質資源圃便被納入“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平臺”種質資源共享服務體系。自建圃以來,依托圃內豐富種質材料,研究所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重大枸杞育種專項、枸杞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枸杞全基因測序”等項目50余項。培育出8個品種、15個新優株系。其中,寧杞1號和寧杞7號占全國枸杞種植面積70%。申請發明型專利5項;制定國家標準1項,地方標準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