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牡丹,人們自然想到洛陽和菏澤的觀賞牡丹。然而,記者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島市的一片農田里看到了一種可以“吃”的牡丹:油用牡丹。它的根——丹皮是一味傳統的中藥材,種籽可以加工成食用牡丹籽油,牡丹花蕊可以加工成牡丹花蕊茶。
我國油用牡丹專家、國家林業局油用牡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李育材介紹說,油用牡丹是我國所獨有的、土生土長的、原生態的灌木,共有9個種、1個亞種和1個變種,全部原產于我國,廣泛分布于我國20多個省區。牡丹籽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2.26%,特別是其中的α—亞麻酸含量達40%以上。α—亞麻酸是構成人體腦細胞和組織細胞的重要成分,是人體不可缺少的自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替代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有“血液營養素”“維生素F”和“植物腦黃金”之稱。與其它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產量高、出油率高、油質好、適應性廣等特點。
2006年,中國林科院檢測出了牡丹籽油的各項成分。檢測結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各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元素含量較高,是一種高端食用油。菏澤隨之進行了小規模、專業化的實驗性生產并取得了成功。2010年4月,國家林業局在菏澤組織召開了50多位專家參加的發展油用牡丹的專題論證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山東菏澤市發展油用牡丹基地前景廣闊,效益可觀。2011年3月,在進行了多項安全試驗的基礎上,由國家衛生部發布了關于批準牡丹籽油作為新資源食品的公告。2011年8月,李育材牽頭在山東菏澤和河南洛陽率先搞起了試點栽培及綜合開發利用,全面拉開了我國油用牡丹發展的序幕。?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種植油用牡丹122.48萬畝,年產牡丹籽1612.59萬公斤,牡丹籽油加工企業49家,吸納就業23.63萬人。
目前,以油用牡丹為原料,已開發出高檔食用油、高檔化妝品、保健品、藥物、日用品五大類數十種產品,有的已經投入市場,受到消費者歡迎。李育材說,油用牡丹根系發達,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不僅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氧、涵養水源等生態效益,還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據測算,種植油用牡丹比種植傳統作物每畝地能多收入幾千元,可以有效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并且油用牡丹種下后,30—50年不用換茬,之后僅需要鋤草、施肥等一般管理即可,省工、省時,節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