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釋放多大生態紅利? 13省每年生態效益價值破萬億
信息來源:中國環境報 發布日期:2015-09-09 瀏覽次數:4621次
陜西省退耕還林生態效益監測工作會議近日在榆林市召開,會議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就《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家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作了權威解讀,首個國家層面的退耕還林生態效益價值評估成果正式公布。
退耕還林是我國實施自然生態系統修復的標志性工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這一工程在我國實施、鞏固已15年,到底產生了多大的生態效益?創造了多少生態價值?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哪些作用?
退耕還林工程帶來多大生態效益?
林業的生態作用早已得到社會的重視,其生態服務功能也已被廣泛認可,但其量化功能和貨幣化價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計算過。
“開展退耕還林工程績效監測評估,不僅是深化工程管理,實現管理精細化、科學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調整完善工程政策,建立工程績效反饋機制、修正機制的迫切需要?!闭劦健秷蟾妗返囊饬x,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尹偉倫這樣講道。
據了解,早在2007年,國家統計局等5部委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退耕還林(草)監測調查工作的通知》,開始對退耕還林社會和經濟效益情況進行調查監測,并取得初步成果。但受制于資金等方面的原因,對退耕還林生態效益方面的監測和評估,一直沒有系統開展。
自2012年起,國家林業部門多次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制定并印發了《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評估技術標準與管理規范》。2013年在依據自然地理條件等因素將全國工程區劃分為6個典型區域的基礎上,選擇河北、遼寧、湖北、湖南、云南和甘肅6省開展了生態效益監測評估工作。2014年又將評估范圍擴大到包括陜西在內的黃河、長江中上游流域的13個?。▍^、市)163個市(盟、州、區)。
數據采集上,利用全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連清數據集,包括45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站、69個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所屬的森林生態站、400余個以林業生態工程為觀測目標的輔助觀測點,以及7000多塊固定樣地的海量數據集。
“這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系統、科學地用數字反映退耕還林工程所取得的生態效益,是我國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績效評價的重大突破?!眹伊謽I局副局長張永利在《報告》序言中寫到。
退耕還林生態效益價值量如何測算?
“《報告》的技術依托主要來自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中心,技術理論采用的是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全指標體系連續觀測與清查技術體系?!敝袊挚圃菏紫瘜<彝醣诮庾x會上介紹說,在生態效益評估指標上,包括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林木積累營養物質、凈化大氣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森林防護7項功能14類指標,并將退耕還林工程營造林吸滯TSP和PM2.5功能從凈化大氣環境中的滯塵功能中分離出來,進行單獨評估。
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評估分為物質量和價值量兩個評估。專業人士介紹說,各項指標的物質量相對容易統計,而價值量測算起來則相對復雜得多。就以涵養水源這一效益評估來講,里面又包含保存降水功能價值、凈化水質功能價值等5個小類,而保存水功能這一具體單項價值,又要根據林地每年增加的有效水源量和水庫每立方米庫容年折舊費等指標根據一定的公式換算得出。
“以生長旺盛的中幼齡林為例,每生長1立方米的木材,約可吸收1.63噸的二氧化碳,相當于固碳0.4445萬噸,釋放1.19噸的氧氣,再參照市場上二氧化碳回收和工業制氧的價格,就能算出森林固碳釋氧的具體價值量了?!蔽鞅鞭r林科技大學教授陳輝這樣給記者舉例說明。
哪些生態功能更為突出?
按照2014年現價評估,13個省級區域退耕還林工程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總價值量為10071.50億元。其中,涵養水源3680.28億元、保育土壤941.76億元、固碳釋氧1560.21億元、林木積累營養物質143.36億元、凈化大氣環境1919.77億元(其中,吸滯TSP 61.46億元,吸滯PM2.5 1040.96億元)、生物多樣性保護1444.87億元、森林防護381.25億元。
在退耕還林生態效益價值量分布中,涵養水源功能占比最大,達36.54%,高于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間(2009年~2013年)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同類評估指數。專家分析,這是因為退耕還林工程區一般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地,工程實施后,能夠增加土壤水分滲入,降低土壤水分蒸發和減緩地表徑流,從而提高林地的涵養水源能力。
13個重點監測省份退耕還林工程每年涵養水源總物質量達307.31億立方米,相當于三峽工程水庫蓄水175米時設計庫容393億立方米的78.19%。
在退耕還林生態效益價值量分布中,保育土壤功能占比為9.35%,也高于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間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同類評估指數。專家分析,退耕還林工程區形成喬灌草植被體系,可攔截降雨、阻滯徑流,起到固土和減少土壤侵蝕量的作用,因此,工程保育土壤功能突出。
13個重點監測省份退耕還林工程每年固土總物質量為4.47億噸,相當于2011年我國11大河流的土壤侵蝕總量7.37億噸的60.65%,其中西北部省份陜西、甘肅等省工程固土保肥功能尤為重要。
13省退耕還林工程每年保肥總物質量達0.152億噸,2013年我國農業總施肥量為0.59億噸。這說明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可以有效減少土壤侵蝕量和人為施肥對環境的破壞,增加土壤保肥能力。
“科學客觀地研究、評估和量化林業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有利于定量反映林業生態建設成就,揭示其生態服務的重要性,增強社會公眾生態文明意識,推進綠色GDP核算和決策?!蓖醣诮庾x《報告》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