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近十年荒漠化土地減少1349平方公里
信息來源:每日甘肅網 發布日期:2015-09-29 瀏覽次數:4289次
9月24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監察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辦法》(簡稱“一法一辦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2015年工作安排,省人大常委會執法監察組于今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對全省貫徹實施“一法一辦法”的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執法檢查組分別前往隴南、甘南、天水、慶陽等4個市州以及白龍江林業管理局、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等國有林場,重點檢查了森林資源保護、生態工程建設、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情況。近十年我省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1349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121平方公里,天保工程實施區森林覆蓋率由1998年的18.5%提高到2014年的22.1%。
雖然近年來全省在貫徹實施“一法一辦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一些地方、一些環節仍存在諸如重視不夠、執法不力等問題,法律法規的一些條款沒有得到全面落實。突出表現在:林業生態屏障建設相對滯后。目前全省林地面積居全國第11位,森林面積居全國第20位。森林覆蓋率為11.8%,居全國第27位。森林結構不盡合理,中幼林面積占總面積的62.3%。全省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現狀與我省重要的生態地位不相適應。隨著我省民生工程、高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省各類工程項目占用林地的現象明顯增多,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顯現。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積4219萬畝,可治理沙化土地4170萬畝,生態治理任務十分艱巨。但我省實施的重點生態工程投資標準、投資總額都明顯偏低,無法滿足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的需要。
針對執法檢查情況,檢查組建議各級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財力增長的情況,建立林業投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逐步加大財政資金對林業的投入。進一步調整造林投入結構,逐步提高公益林補償標準,調動林農積極性。對一些造林難度大、任務重的市縣,可以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提高造林綠化補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