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加格達奇林業局打造“中國森林藥谷”
信息來源:人民網 發布日期:2015-10-28 瀏覽次數:4016次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戰略構想,為中藥國際市場的開拓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中藥類貿易額為7.81億美元;到2014年,這一數字上升至25.43億美元,增長了2.26倍。
在這樣的歷史機遇面前,黑龍江大興安嶺加格達奇林業局黨政班子確定了保護、采集、種植栽培、生產經營森林中藥材的發展思路,并逐步走上了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中藥材種植多方共贏
聽到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古利庫森林經營所主任、“北榛蓮”中藥合作社社長王興發異常激動:“中醫中藥即將迎來發展的大機會,市場需求必將急劇攀升。”
古利庫經營所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中藥合作社,從事人工改培野生中藥材、種植栽培中草藥。建社初期,職工對發展中藥材的前景認知不清、熱情不高。后來,一件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兒使得全所職工對種植栽培草藥的價值刮目相看。
古利庫經營所瞭望員于佳林曾因一場大病負債。經營所為照顧他的生活,將瞭望塔周邊3公頃的金蓮花承包給他經營管理。經過兩個防火期后的人工改培,生產出的金蓮花品質極好,干藥材賣到每公斤220元??抠u中藥材,于佳林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買了一臺價值11萬元的皮卡轎貨兩用車。
在于佳林的示范帶動下,中草藥種植在古利庫經營所的溝系林間迅速推廣,“北榛蓮”中藥合作社也擴大到7個聯合體37名社員,共人工改培各類野生中草藥材8000多畝,種植栽培中草藥材13個品種7717畝。2014年,全國各地的藥商紛至沓來,合作社僅生產中藥材金蓮花一項就實現產值252萬元。
王興發說,這些藥用植物根系發達,還有固土、濾水、保護生態的作用,可謂經濟效益、景觀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多贏的產業。
“人參谷”蘊藏億元財富
林上樹木郁郁蔥蔥,林下山參苗茁壯成長,這里是加格達奇林業局多種經營公司的“人參谷”。
站在谷里,黑龍江大興安嶺北藥學科帶頭人、加格達奇林業局多種經營公司副經理馬俊瑩介紹說,“人參谷”栽植的400多畝“林下參”“移山參”完全是在野生環境下種植栽培的,現在已有4年苗齡。這兩種人參生長期為7年-12年,可分期收獲。加格達奇林業局多種經營公司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建設人參和其他中藥標本館,制作浸漬標本100多個品種120多份,蠟葉標本56科200種3000多份。為保證人參和其他中藥材品質,他們還建立了寒溫帶中藥材動態監測及信息服務站。經過4年多的精心管護,人參防凍、防蟲、防鼠害等諸多技術問題一一得到解決。
談到銷售收入,馬俊瑩略有保守。他說:“2014年,‘園人參’每畝產值約為12萬元。‘林下參’‘移山參’的經濟效益預計是‘園人參’的5倍,這400多畝的產值就要以億元計了。”
“中國森林藥谷”不斷成長
被譽為“中國森林藥谷”的加格達奇林業局施業區總面積1449.15萬畝,森林覆蓋率64.58%,孕育著1144種野生中藥材,年可采集3000噸,人工種植栽培中藥材到采收期年可采量超過4000噸。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在加格達奇林業局考察后說:“這里沒有工業污染源,水土和大氣保持著較好的自然狀況,生態環境十分優越,且高緯度特殊的氣候特征對中藥材的生長和藥性累積都非常有利,具有中藥材種植栽培的優勢條件?!?/span>
數據見證著“中國森林藥谷”的成長。截至今年10月,加格達奇林業局已建立森林藥材種植示范基地10個,建立了總面積1000畝的寒溫帶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圃和寒溫帶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生產繁育基地,引進野生道地藥材100余個品種,育苗600余畝,完成北藥種植栽培5萬畝,野生藥材集約化經營5萬畝。
2014年,加格達奇林業局中藥材產量達1200噸;今年1月到10月,這個局中藥材產量就已經超過了1500噸。綠色的生態環境孕育了高產量、優品質的中藥材,也吸引了全國各地中藥材企業和研究機構前來合作。
加格達奇林業局副局長李勇說:“現在,我局森林中藥種植栽培合作社、聯合體已經有18個,參與其中的干部、職工有1800多人。相信再有5年時間,我局種植栽培中藥材能達到20萬畝,野生集約化經營中藥材達到15萬畝?!?/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