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鎮康縣抓實水源林保護與恢復工作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5-11-12 瀏覽次數:4036次
中國林業網11月12日訊 近年來,臨滄市鎮康縣采取措施,切實加強水源林保護與修復工作,確保了全縣飲水安全。
一是重視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宣傳欄等輿論宣傳平臺,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水源林修復重要性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切實增強全民的生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在全縣上下形成全民重視生態、保護水源林的輿論氛圍。
二是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組織領導體系和工作機構,落實轄區內的水源林保護與修復工作。做到層層有人抓,層層有人管,確保水源林保護和修復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
三是建立健全水源林保護和修復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將建設目標和任務納入考核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把責任具體落實到村、到組、到人、到山頭地塊,確保認識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到位。
四是部門聯動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積極整合林業、水務、扶貧、住建、環保、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項目,增強造林綠化的項目支撐。拓寬融資渠道,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增加建設投入。同時各村積極出臺針對水源林管護的村規民約,切實加強對水源林的管理和保護。
五是加大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堅決制止和預防亂砍濫伐、毀林造林和亂占林地的行為,對破壞水源林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六是加快修復步伐。根據水源林區域特點,采取見縫插綠、配套添綠方式拓展綠化空間,合理布局綠化樹種,切實加大水源林的生態修復。2015年完成了勐捧鎮楠梳壩的大蘆山、象腳水的雞蛋山、軍賽鄉彩靠村的白巖后山等3個潔凈水源區造林建設,完成造林面積6000畝。在國邊防道兩側及重點防火通道點、撒播造林。因地制宜,采用旱冬瓜樹種,完成全縣國邊防道兩側及3條重點防火通道點、撒播造林任務,造林面積6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