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兩山”路,浙江林興民又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浙江實踐系列報道之綜合篇
中國綠色時報11月23日報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一句話到變成真實寫照,浙江探索了10年。
1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從此,浙江走上了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之路。
10年來,浙江勇于探索、不斷創新,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充分發揮林業功能,推動全省率先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進發。
探尋“兩山”路,浙江林興民又富。
護美綠水青山
森林資源十年三增長
“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綠化工作,真正使浙江大地樹成蔭、林成景,繪就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美麗長卷,彰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前景。”2015年3月,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召集各地縣委書記,在主持召開的全省平原綠化工作座談會上如此強調。
這是夏寶龍連續主持部署全省平原綠化工作的第六個年頭,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動生態建設決心的體現。
對生態建設如此重視的浙江,“兩山”實踐走出了什么樣的路線圖?
浙江省林業廳廳長林云舉說:“‘兩山’實踐10年來,浙江大手筆繪綠,啟動工程、出臺政策,林業發展的步伐越走越快、步子越跨越大。”
10年間,大大小小的林業建設工程接連在浙江大地鋪開,特別是“四邊”綠化工程的開展,讓浙江目力所及皆為風景。在全省掀起綠化熱潮的“1818”平原綠化行動,更是取得了豐碩成果,全省新增平原綠化面積205.3萬畝、平原區林木覆蓋率提高至19.3%,提前并超額完成任務。
作為國土面積不大、經濟發展快速的浙江來說,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發展綠化,無疑是著眼長遠,為百姓及子孫后代謀劃更多的生態福利。為了更好地護美綠水青山,浙江在大規模植綠的同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保護資源的重大舉措。
《林木采伐管理辦法》制定出臺,生態公益林、天然闊葉林和珍貴樹木等資源的管理措施更加嚴格;國有林場改革破冰,解決了因常年體制不順、機制不活而深陷困境的幾大難題,讓國有林場的生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提高森林質量,浙江以政府買生態的形式,出臺了《浙江省財政林業補貼資金與項目管理辦法》……
在浙江,關乎生態建設之事,事事為大。今年初,兩項涉林工作被列為省長牽頭主抓的重點工作。其一,將“省級以上公益林最低補償標準提至每畝30元”的政策落地,這是浙江第八次提高補償標準,浙江由此成為全國補償標準最高的省份;其二,“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生態環境財政獎懲制度”正在推進,多項林業重要指標納入了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不唯GDP論政績的考核新標準成為實施亮點。
面對生態保護的課題,浙江以最積極的態度,制訂最嚴格的措施,解決最制約的難題,并收獲最鼓舞人心的成果。
最新森林資源調查公告顯示,浙江全省森林面積達604.99萬公頃,森林蓄積量達2.8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0.91%,繼續位于全國前列。與10年前相比,分別增加20.36萬公頃、1.02億立方米和0.4個百分點,實現了森林資源“三增長”。
做大金山銀山
2%林地創造8%產值
面對“七山一水兩分田”的格局,浙江發展的主題離不開山。
在“兩山”科學論斷的指引下,浙江一邊護好綠水青山、一邊做大金山銀山,以占全國2%的林地面積,創造了占全國8%的林業總產值,用最具說服力的數據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場實踐“兩山”的道路,最大受益者是浙江千千萬萬靠山吃山的山區老鄉。特別是林改將林地分山到戶后,如何將資源變資本、葉子變票子,成為浙江開拓創新的重點。
破解林農發展資金短缺的瓶頸,浙江創新性地開展了林權抵押貸款,以林權小額循環貸款、林權抵押擔保貸款、林權直接抵押貸款等模式,讓資本進了山,林農手中的死資源變成了活資產。
增強林農風險防控能力,浙江創新性地開展了森林保險工作,在全省實行了林業保險政策性補償,解決了林農因單塊面積小、地塊多導致保險成本高的難題。
推進“數字林業”建設,提升林業發展的效率,浙江創新建立了林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將一家一戶的林地資源、信用保險等信息存入“IC”卡,林權管理實現數字化,林農的“IC”卡變成了信用卡。
實現林地與金融市場無縫對接,浙江創新性地新建起林權管理服務中心、林權交易中心、資源評估中心以及收儲中心等林業管理機構,為廣大林農提供了走向市場的平臺。
創新的力量讓潛藏在山林中的綠色經濟“爆發”。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曾高度肯定:“浙江深化林改中的創新經驗值得推廣。”
如今,林興民才富的理念深入人心。靠山吃山的林農不再以砍樹為生,而是投入到林業建設之中。為了提高林農收入、降低林農負擔,浙江率先在全國推行林農“零稅賦”,林農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寬。
政府引導、林農參與、資本注入,浙江林業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逐步成為聞名全國的竹業大省、木業大省、花木大省、森林食品大省、森林旅游大省,浙江也因此走在了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隨著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浙江農民林業收入持續增長,浙江省人均林業純收入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17%,重點山區更是高達60%以上,林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22.2%。
堅定“兩山”路
做強現代林業經濟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明確要求,全面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要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路走下去,繼續探索有效模式和科學路徑,把綠水青山護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堅定走“兩山”路是總書記的要求,更是浙江不變的發展思路。
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林業改革全面實施五年綠化平原水鄉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見》,明確以圍繞“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為目標,大力發展生態林業、富民林業、人文林業,努力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代林業發展路子。
面對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經濟轉型,浙江發展之路將如何布局?如何做強“美麗經濟”?
以《意見》為綱領,浙江將進一步放大生態優勢。劃定森林、濕地、物種生態保護紅線,并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和效益補償制度;加快綠化平原水鄉,提升平原綠化數量和質量,彰顯江南水鄉特色;加快濕地生態修復,探索濕地生態補償政策;啟動千萬畝珍貴彩色健康森林建設工程,打造一批示范樣板;把森林城市、城鎮、村莊建設,由點向面、由局部向整體、從典型示范向連片建設推進,提升城鄉生態質量和居民生活品質。
與此同時,浙江還將繼續做強林業經濟。通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特別是鼓勵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相互參股,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環節帶來的利益,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加快竹木、花卉苗木等林業主導產業發展,培育香榧和鐵皮石斛兩大國家級林業生物產業基地;堅持以工業化理念提升現代林業園區,建成一批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示范區;精心打造“進森林氧吧、品森林美食、賞森林美景”的一流森林休閑養生福地,實現從賣木材、賣林產品到賣生態、賣健康的轉變;加強林產品公共營銷,實施“電商換市”,發展電子商務,扶持大宗林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建設。
林云舉表示,浙江林業將集合改革與科技兩大動力,探尋適應現代發展的“兩山”新路徑,打造現代林業經濟發展的“浙江模式”,通過發展林業來建設浙江美麗經濟、帶領更多林農奔小康、為子孫后代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