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新聞在線》2016年1月28日轉自《紐約時報》消息,世衛組織總干事長陳馮富珍26日在日內瓦表示,由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在美洲地區已呈“爆炸式蔓延”,世衛組織將在2月1日召開緊急會議以決定是否宣布其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泛美衛生組織負責人Sylvain Aldighieri表示:“據估計,未來12個月之內,美洲地區將會約有300-400萬人群得到寨卡病毒傳染”。
陳馮富珍表示,寨卡病毒特別令人關注的是將導致新生嬰兒小頭畸形癥。頭小畸形癥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患者的智力、行動和視覺會受影響,預期壽命較短。據報道,巴西一名感染該病毒的婦女,早前在美國夏威夷產下了一名患有頭小畸形癥的嬰兒。專家表示,雖然將寨卡病毒確定為新生兒小頭畸形癥的根源為時尚早,但這兩者之間確有一定的聯系。
巴西衛生部27日稱,從去年10月以來,該國已知有4180起新生兒小頭畸形癥,比上周公布的數據增長7%,其中49個夭折。在去年以前,巴西平均每年只有150起這類新病例。該病情的快速增長導致人們的普遍性恐慌。
世衛組織聲明稱,寨卡病毒已經蔓延到美洲的21個國家和地區。寨卡病毒的爆炸式蔓延主要是因為人類對這種病毒缺乏免疫力,以及該病毒傳播的主要病媒埃及伊蚊正在大量繁殖。陳馮富珍表示:“世衛組織已對這種病毒的快速蔓延形勢給予高度關注,并已提升其在全球進一步蔓延傳播的警報級別。”
世衛組織建議,婦女若計劃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區,在出發前和返回后都應該咨詢醫療人員。若是受到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孕婦可能在懷孕或生產過程中傳染給胎兒。
據悉,寨卡病毒可以通過血夜傳染,目前醫學界沒有針對該病毒的疫苗或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