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肥 新疆林果種植實現“互聯網+”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6-02-25 瀏覽次數:2819次
中國綠色時報2月25日報道 新疆農民若想知道自己的土地怎么施肥,種植的水果如何結得多、長得好,只需在測土配肥技術平臺上輸入自家土壤氮磷鉀含量,即可得到科學配方。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研發的“特色林果資源管理及測土配肥技術平臺建設”重大項目達成的目標。經過4年努力,全疆已有46個縣的林果種植實現“互聯網+”。
《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從新疆林業科技大會上了解到,新疆林業廳2012年啟動實施新疆特色林果資源管理及測土配肥技術平臺建設,采取衛星遙感圖像與現地實測相結合的方式,對林果資源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同時,通過采集、分析果園土樣,結合生產實際,研究制定了紅棗、核桃、巴旦木、枸杞、香梨、蘋果、杏、石榴、葡萄9個主栽林果的系列測土配肥方案。
通過新疆林業廳4年時間持續研究、試驗,初步實現新疆主要特色林果樹種的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有效提高了特色林果生產集約化、精細化、標準化施肥水平。這也使新疆成為繼湖南省后,全國第二個完成測土配方平臺系統的研發應用省份。
目前,新疆有46個重點縣開發了網絡版、單機版和手機版3種平臺。該平臺已成為新疆加強現代林業建設、推動智慧林業發展、推進“互聯網+”林業示范應用的重要舉措。
據新疆林業科學院現代林業研究所所長高亞琪介紹,林果資源管理及測土配肥技術平臺有兩個方面作用:一方面,種植者或管理部門可通過衛星定位,遠程了解新疆的林果資源種植情況、土壤條件、肥力狀況、病蟲害情況、管理情況等信息;另一方面,種植者可通過測量自己土壤的氮磷鉀含量,利用平臺數據查詢,得到科學配方,合理施肥,提質增效。
“今年,特色林果資源管理及測土配肥技術平臺建設將全面推廣實施,覆蓋自治區全部重點特色林果種植縣、市。傳統與現代生產技術相結合,將為新疆特色林果的安全、高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撐,有利于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對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開拓。”高亞琪說。
據統計,新疆特色林果種植面積為2200萬畝,年果品產量達700萬噸,年產值近500億元,林果業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5%以上,是新疆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新疆已建成南疆環塔里木盆地以核桃、紅棗、杏、香梨、蘋果等為主,面積超過1500萬畝的特色林果主產區;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及天山北坡一帶建成了若干個以葡萄、紅棗、枸杞、時令水果、設施林果為主的高效林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