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行業協會綜述
行業協會是非營利組織的一種,資金通常來自私人或私營組織捐贈、政府捐贈或撥款、服務收費、會員費等。行業協會在美國市場監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也是美“大市場、小政府”體制在市場監管模式上的表現。美行業協會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力量強大,在行業準入、行業標準制定、違規行為處罰、行業競爭秩序維護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監管作用,而行政執法部門相對數量較少,監管領域也相當有限。美行業協會歷史悠久、覆蓋面廣,幾乎每個行業都有專門的協會,如美國商業協會、制造業協會、會計師協會、卡車司機兄弟會等,70%美國人至少加入了一個協會,25%美國人加入了4個以上協會。美行業協會在社會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政府管理的有力補充,其主要作用有:在政府和企業間傳遞信息,協助政府推進國外市場準入,協調會員利益,約束會員行為,制定行業準則和標準,游說國會和政府,代表業界發聲等。
二、 美行業協會運作特點
(一) 在國際組織中有影響力
美行業協會普遍與國際同行業協會有密切聯系和合作關系,如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總裁同時擔任世界家禽協會主席,可通過其在國際協會中的領導力和影響力,使國際規則向有利于本國產業一方傾斜。
(二) 密切聯系國會議員、深度參與立法程序
各行業協會與國會保持密切聯系,并選擇與行業關系密切的議員進行游說,國會議員通常也會將本州主要產業問題作為優先關注。如密西西比州是美主要鮰魚養殖州,該州國會參議員科翰(Thad Cochran)于2008年提案要求將鮰魚產品檢驗權由食品藥品管理局移交到美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檢驗局,加嚴對進口鮰魚檢驗以保障美鮰魚養殖者利益。提案最終獲得通過,密西西比鮰魚養殖聯盟(Catfish Farmer Associations of Mississippi)和美國鮰魚養殖聯盟(Catfish Farmers of American)等協會在這一過程中做了大量游說工作。
(三) 了解行業現狀、發揮智庫作用
美行業協會熟悉國內行業現狀、了解國際行業動態、精研行業發展趨勢,實際上起到本行業智庫的作用。各協會在收集整理大量業內數據的基礎上,為美政府做出相關決策提供基礎支持和關鍵性建議,其報告含金量很高。美政府也將協會作為寶貴的智庫資源,重視協會意見。如美食品藥品管理局在其《香料產品風險分析報告》中多次引用美國香料貿易協會的標準和統計數據。
(四)承擔政府委派的工作
各行業協會與美政府有緊密合作關系,有的接受政府委托開展業務,如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海外辦公室由政府出資,并執行政府的海外市場調研任務;有的以外包形式為政府承擔技術性工作,美國跨州乳品運輸協會與食品藥品管理局簽署有備忘錄,食品藥品管理局認可經該協會分級的乳品企業。美政府以“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為理念,在推廣政策時通常也會與協會合作,由協會編寫指南教程并對業界實施培訓,如食品藥品管理局授權美國水產品聯盟編寫《水產品HACCP指南》并對業界進行培訓、授權食品安全預防控制聯盟(FSPCA)設計《食品安全現代化法》相關培訓課程等。
(五) 與政府相互配合參與市場準入談判
美國政府在與國外政府進行產品準入談判時,經常與行業協會相互配合,形成多個平臺合力做工作的局面。協會通常扮演前鋒角色,了解進口國行業現狀、標準法規要求和實際執行情況,掌握進口國業界的核心利益和主要關注點,為美政府制定談判方案提供支持。例如,中美兩國政府部門就美禽肉輸華問題進行談判時,美禽蛋出口協會前期做了大量市場調研,在談判進行過程中也積極與我食土商會、家禽協會等行業協會聯系溝通,從利益交換、互惠互助角度做工作,打消我禽肉業界顧慮,促成協議簽署。
三、 美食品農產品領域主要行業協會
(一)食品飲料和消費品制造商協會(GMA,Groc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食品飲料和消費品制造商協會成立于1908年,目前有 300 多家會員,有的會員已有超過 100 年的會員史,成員中不乏世界 100 強公司,主要代表成員有可口可樂、雀巢、百事、寶潔、卡夫食品、聯合利華等。食品飲料和消費品制造商協會主要作用一是幫助指導美國和海外的消費品行業,針對行業中食品、飲料和消費品制造商面臨的共同問題,幫助制定解決這些共同問題的政策;二是幫助業界準確了解消費者及消費品行業需求,向全球消費者提供營養、方便的食品飲料和消費品。食品飲料和消費品制造商協會設有政府事務、業界事務、科學與法規事務等三個委員會。政府事務委員會負責密切關注與食品、飲料、消費品有關的公共政策,協調業界形成一致意見并向各級政府部門和立法機構反映;業界事務委員會負責制定行業指導性文件,促進與貿易伙伴合作關系,并與其它相關行業協會就共同利益問題進行協作;科學與法規事務委員會負責向會員宣傳食品和消費品領域的最新科學進展及可能影響業界的法律法規,并向各級立法機構反映業界意見。食品飲料和消費品制造商協會通過編寫各種手冊和指南對業界進行指導,如《食品供應鏈手冊》(Food Supply Chain Handbook)等。食品飲料和消費品制造商協會積極參與國際多邊合作,是亞太經合組織的合作伙伴,并于2011年投資100萬美元建立了全球首個食品安全能力建設基金,用于向全球食品利益相關者提供培訓以加強食品安全和促進貿易。除常規服務項目外,食品飲料和消費品制造商協會還為會員提供收費法律服務,如非訴訟類消費者投訴處理服務(520美元/例)、訴訟類消費者投訴處理服務(1950美元/例)、供司法鑒定用實驗室檢測服務(420美元/例)等。
(二)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USAPEEC,Poultry & Egg Export Council)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是美禽肉和蛋產品出口領域的協會,成立于1984年,總部位于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在全球設有14個海外辦事處,共有工作人員40人,其中28人派駐海外辦事處。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禽肉出口國(僅次于巴西),其出口量占全球的31.9%,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的宗旨是為美國禽蛋產品出口擴大現有市場、打開新的市場,目前共有會員223家,包括48家企業會員(禽蛋產品生產企業)、89家商業會員(出口商)和86家相關組織會員(玉米協會等相關組織)。其會員禽蛋產品出口量占全美的95%以上,會員代表有泰森(Tyson)、嘉吉(Cargill)等大型禽蛋加工企業,由于禽蛋行業共消費美國50%的大豆和33%的玉米,因此玉米和大豆行業協會與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并互為會員。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主要職能有4項:一是通過舉辦展銷會、招待會、研討會等推廣活動,鞏固和發展與國外禽蛋進口商、生產企業和政府的良好關系,幫助美禽蛋產品出口;二是培訓美禽蛋生產商和出口商,促進他們了解和滿足進口國要求;三是與美政府合作,就減少美禽蛋出口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措施與國外官方談判;四是調研國際市場,為美業界提供最近統計數據和資料,并擔當外國進口上和美國企業的中間人。根據會員年度銷售額,企業會員會費為4900美元/年(年銷售額99萬美元以下)—17250美元/年(年銷售額15億美元以上)不等,商業會員會費為2100美元/年(年銷售額249萬美元以下)—4300美元/年(年銷售額1億美元以上)不等,組織會員會費為3900美元/年(年銷售額249萬美元以下)—14200美元/年(年銷售額2000萬美元以上)不等;根據會員年度出口額,企業會員還需另外繳納1265美元/年(年出口額249萬美元以下)—33350美元/年(年出口額1億美元以上)不等的貿易促進活動參與費。除會員費外,美農業部下屬的海外農業局每年會向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提供部分經費,用于海外農產品市場開拓。2014財年海外農業局向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提供了600萬美元經費,約占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全部經費的一半。根據聯邦法規,由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的協會不能對政府進行游說,因此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不能對政府進行游說,其訴求只能通過非政府資助的兄弟協會(如美國禽蛋協會)等組織來表達。海外農業局每年向約70個協會組織提供約1.8億美元經費。
(三)北美肉類協會(NAMI,North American Meat Institute)北美肉類協會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肉類協會。1906年美國發布了《肉類檢驗法》,為幫助肉類行業了解和達到法規要求,北美肉類協會的前身——美國肉類協會(AMI)于1906年在芝加哥成立,并于1979年將總部遷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2015年,美國肉類協會與北美肉類聯合會(NAMA)合并成立北美肉類協會。北美肉類協會現有會員300多家,覆蓋90%美紅肉產能以及70%禽肉產能,其會員一半以上是雇員在10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約三分之一會員雇員人數少于50人,因此北美肉類協會能夠代表美肉類業界廣泛利益。北美肉類協會的領導團隊包括主席、副主席、首席執行官、5位高管以及一個由70人組成的董事會,均由會員選舉產生,現任主席為美國歐喜公司的Dave McDonald。北美肉類協會的日常運營由執行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和咨詢委員會等3個委員會負責,執行委員會負責標準制定和合規性評定,政策委員會廣泛關注肉類企業運營等各個領域,為這些領域中的難題提供政策方面的建議,咨詢委員會則為政策委員會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美國肉類協會于1944年與芝加哥大學商業實驗室合作建立了美國肉類協會基金(AMIF),并于2015年與北美肉類協會研究和發展基金合并成立了北美肉類協會基金(NAMIF)。該基金用于支持肉類安全方面的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并根據食品安全形勢調整其研究目標。自1999年起,該基金投入數百萬美元用于研究如何減少肉類中單增李斯特氏菌和大腸桿菌O157,2004年將研究范圍擴大到沙門氏菌,2006年再次將研究范圍擴大到產志賀氏毒素大腸桿菌。美食品安全檢驗局在制定相關致病菌控制計劃和標準時均會參考這些研究結果。
(四)美國跨州乳品運輸協會(NCIMS,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state Milk Shipments)美國在聯邦層面有對乳制品的管理法規,但各州也均對乳品管理發布了本州的法規,盡管這些州法規不與聯邦法規沖突,但這些法規規定也不完全一致。為了便利州際貿易,美國乳品行業于1950年成立了美國跨州乳品運輸協會,該協會發布了自愿性“A級分類項目”(Grade A)以及技術標準PMO,PMO中對乳品企業廠房設計、容器設計與清洗、防止污染、防止化學藥品殘留、工人衛生、巴氏殺菌參數、設備清洗、設備監控和校準、在位清洗系統(CIP)要求等做出了細致的規定。嬰兒配方奶粉企業可以自愿申請加入該分級項目。實際上,目前美國有90%以上嬰兒配方奶粉企業已加入該分級項目,通過檢查的企業被列入跨州乳品企業名單(IMS)。美法律規定,食品藥品管理局等聯邦政府部門不能執行其他國家的法規標準,而在食品農產品實際貿易中有的進口國會要求出口國政府根據進口國法規標準對其企業進行檢查和擔保,如歐盟對動物源性食品進口要求,我國對肉類、水產品、乳品等產品的進口要求等,在這種情況下,美政府部門通常會選擇與協會合作,由協會制定一個商業性檢查計劃,針對進口國要求對企業進行檢查。例如在美乳制品出口方面,食品藥品管理局與美國跨州乳品運輸協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美國跨州乳品運輸協會負責執行進口國要求,食品藥品管理局則接受美國跨州乳品運輸協會的分級目錄,在食品藥品管理局官方網站上公布并向國外主管官方提供。美國跨州乳品運輸協會管理機構為執行委員會,由各州和地方監管機構、食品藥品管理局、美農業部、乳品業界、實驗室和學術界代表組成,負責起草各項決議。美國跨州乳品運輸協會最高決策機構為兩年一度的會員代表大會,美國50州及海外領地各有一張選票,通過表決決定協會的各項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