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言:盡快啟動全國森林土壤普查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6-03-16 瀏覽次數:2876次
中國綠色時報3月16日報道 “現有森林土壤文獻和土壤普查數據對我國森林資源調查、評估、規劃的支撐作用已十分有限,更難以支撐我國人工林、經濟林高效經營所必須的森林立地質量評估以及類型劃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華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秋芳建議,盡快啟動首次全國森林土壤普查。
徐秋芳說,我國雖然已開展過兩次全國土壤普查,但均以農業土壤性狀為基礎,尚未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森林土壤普查。我國森林資源調查和林業生產所依據的《中國森林立地類型》主要來源于以農業土壤為主的土壤普查成果,樣點數量少,布點不科學,獲得的成果數據不能真實全面反映實際情況。唯一涵蓋全國林區的森林土壤專著是1986年由張萬儒主編的《中國森林土壤》,主要涉及重點天然林區的土壤,廣大的亞熱帶林區只包括江南林區和四川盆地邊緣林區兩章,而胡楊林土壤以及亞熱帶和熱帶沿海地區紅樹林土壤等都未包括。在過去30年中,我國土壤科學有了長足發展,而土壤普查數據一直沒有得到更新,土壤分類和土壤調查制圖等已受到時代的嚴重局限。
徐秋芳建議,盡快組織我國長期從事森林土壤研究的科研團隊,啟動首次全國森林土壤普查。國家財政分5年計劃設立專項資金預算,并要求各級地方財政配套一定比例的經費。在以往兩次全國土壤普查的基礎上,針對全國各主要天然森林類型區,采用中國土壤系統分類對森林土壤進行統一分類、制圖;采用科學的樣地設置方法采樣,通過加大普查重點樣點分布密度,完成縣級大比例尺的全國土壤圖。重點開展針對人工林土壤以及經濟林土壤的普查,建立一定數量的定位觀察點,跟蹤土地利用方式改變對森林土壤的影響,分析全球環境變化及區域環境污染對森林土壤的影響。采用最新空間數據獲取、管理、分析和制圖技術,建立具有數據管理、展示以及查詢功能的空間數據庫。此外,建議調查工作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依托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監測網絡等的森林站長期觀測樣地和監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