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遷徙鳥兒筑起永久的家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6-03-24 瀏覽次數:2406次
早春時節,候鳥再次開始遷徙的旅途。近日,天津北大港濕地迎來了首批遷徙候鳥,北歸的“老朋友”們和往年一樣來此“報到”。據志愿者觀測,3月初遷飛至北大港安營的候鳥已超過6萬只。
亞歐大陸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
日前,由愛鳥護鳥志愿者救助的東方白鸛環志號N37在天津濱海新區北大港濕地放飛,這也是今年第一只由津、冀愛鳥護鳥志愿者聯手救助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每年途經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的遷徙候鳥達240多種、數十萬只。據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尚成海介紹,北大港濕地是海陸變遷的產物,這塊原生態區域面積大、自然環境好、生態系統完整、物種豐富。
然而,北大港濕地位于天津大港石化、大港油田和天津南港工業區的包圍中,周邊分布57個行政村8萬多常住人口,保護區內有農業、漁業的活動傳統,保護難度可想而知。而且,此前北大港濕地內的土地、庫區、河道、水面、野生動物保護的管理權分屬不同部門,保護工作協調起來難度較大,不利于建立統一高效的協調管理機制。
2014年3月,天津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方案》,決定成立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全面行使管理職能。當年12月,天津市整合4個相關部門,成立了天津市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全面行使指導和監管職能。劃定的11572公頃核心區實行絕對保護,不得進行任何影響或干擾生態環境及鳥類棲息的活動,因科學研究需要進入核心區的,必須經主管部門批準。
修復濕地,這里成了鳥類棲息的樂園
經過多年接續保護與建設,如今北大港濕地已成為珍稀鳥類棲息的天堂、野生動物的“庇護所”,更是濱海新區的“腎臟”和“調節器”。
北大港濕地管理部門連續實施國家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濕地與野生動物保護工程等,生態補水近400萬立方米。水位不斷提高,水域面積擴大,候鳥不再扎堆覓食。
濕地保護繞不開周邊環境的整飭。2012年,護鳥站與觀鳥瞭望塔啟動建設。此后,每到候鳥遷徙高峰期,尋訪人員和志愿者都會日夜堅守在濕地。盜獵分子一般在蘆葦深處設攔鳥網,巡護人員就全天候巡視水庫的蘆葦叢和重點水域。“一旦發現鳥網,立刻清除,現在盜獵行為基本絕跡了。”尚成海說。
為強化執法巡護監管,保護中心組建4支專職巡護隊伍,并將北大港水庫養殖戶從分散經營轉變為集約化、公司化經營。“未來,北大港濕地將實施濕地恢復工程,恢復濕地1500畝。實施濕地與野生動物保護工程,建立11個固定監測站,生態補水1.2萬畝。”尚成海說,“北大港將為遷徙的鳥兒筑起永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