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森林資源總量遞增 裸子植物種類數量居全國第一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6-05-31 瀏覽次數:2514次
四川省林業廳24日發布《四川林業資源及效益監測與評價成果》,這也是省林業廳自2007年以來,連續9年向社會發布該報告。“十二五”完成,四川省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長,森林面積增加62.01萬公頃,現有高等植物近萬種,其中裸子植物種類數量居全國第一位,被子植物種類數量居全國第2位。
四川裸子植物種類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根據省林業廳、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形成的全省林業資源及效益監測2015年度報告顯示,四川省森林資源實現穩步增長,其中全省森林面積1750.79萬公頃,較上年增加12.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6.02%,同比增長0.26個百分點,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分別居全國第4位和第3位。
四川現有高等植物近萬種,其中裸子植物種類數量居全國第一位,被子植物種類數量居全國第2位。脊椎動物近1300種,占全國的45%以上,居全國第2位。全省現有野生大熊貓1387只,大熊貓棲息地202.7萬公頃,分別占全國總量的74.4%和78.7%;人工圈養大熊貓364只,占全國的86.3%。全省建有森林和野生動植物及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23個,保護面積725萬公頃,近90%在川分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和近50%的自然濕地通過自然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
四川省林業廳總工程師駱建國說,全省森林全年減少土壤流失1.26億噸、涵養水源723.74億噸、釋放氧氣1.43億噸,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合物和塵埃等有害物質5.84億噸。在林業特色產業方面也是快速發展,2015年全省實現全部林業產業總產值2664億元,比上年增加328億元,增長14.04%;農民人均林業收入1165元,比上年增加132元。再創歷史新高。
“十二五”完成人工造林135.47萬公頃
監測結果顯示,“十二五”期間,四川省通過實施系列林業重點生態工程、民生工程,強化林地、森林、濕地保護管理,加強沙化、石漠化治理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資源數量持續增加。“十二五”期間,完成營造林333.4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35.47萬公頃、封山育林40.53萬公頃、森林撫育85萬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72.4萬公頃。有效管護森林和林地1771萬公頃,建設公益林26.38萬公頃,撫育國有中幼林38.4萬公頃;落實新一輪退耕還林建設任務7.67萬公頃,實施后續產業專項建設85萬公頃,89.09萬公頃前一輪退耕成果得到有效鞏固。
值得關注的是,四川省還建成國家濕地公園3個,試點建設國家濕地公園21個,劃建省級濕地公園19個。鞏固和治理沙化土地5.4萬公頃,綜合治理巖溶土地2319平方公里。新建林業自然保護區國家級6個、省級保護區5個,新增森林公園國家級7個、省級9個。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長,其中林地資源總面積維持在2395萬公頃以上,森林面積增加62.0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1.2個百分點。
四川林產業產值較“十一五”增長130%
駱建國說,“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落實中央和省級林業財政建設資金480億元,比“十一五”凈增112億元。全省林業產業基地總面積達到623萬公頃,其中現代林業產業基地147萬公頃,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林業收入分別較“十一五”末增長130%和102%。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川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做出了“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等綠色發展戰略部署,省林業廳就此開展了部署,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建設生態文明美麗的四川。據了解,四川省將以“生態優先百姓富林興業”為目標,統籌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法治林業、效益林業、人文林業、服務林業建設,加快全面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