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對健身休閑產業文件進行解讀指出,近兩年來體育產業投資領域備受關注,各業態呈現出非常好的發展態勢。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與人民大眾最為息息相關的體育健身休閑領域,仍然面臨著總體規模不大、產業結構失衡、有效供給不足、大眾消費激發不夠、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一系列的短板問題。為有針對性地解決相關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健身休閑產業的總規模為9000億元左右,與中國約4.5億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群眾的健身休閑消費需求不相適應,與此前提出的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的目標差距明顯。
對此,發改委指出,《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的發展目標,并從完善健身休閑服務體系、培育健身休閑市場主體、優化健身休閑產業結構和布局、加強健身休閑設施建設,提升健身器材裝備研發制造能力和改善健身休閑消費環境等6個方面提出發展任務,為解除當前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桎梏找到破解路徑,為解決短板領域資源不足指明了著力方向。
據發改委介紹,今后一個時期,發改委將會同體育總局等部門制定冰雪運動、水上運動、山地戶外運動和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以及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推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政策方面,明確提出加速形成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體育服務體系,推進健身休閑產業和冰雪產業發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體育設施建設。同時,抓緊制定關于推動群眾冬季運動普及和青少年體育活動發展等配套文件,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改革方面,將足球運動列為體育領域改革的排頭兵和試驗田,著力推動足球中長期的持續、創新、規范和開放發展,加快補齊場地資源短板,明確要求在全國范圍內積極穩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并將電力體育協會、中國體育場館協會等14個體育行業協會納入第一批脫鉤試點名單。
投資方面,今年以來,發改委繼續加大中央基建投資支持力度,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5億元,支持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7億元,支持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實施“健康與養老服務重大工程”,明確鼓勵社會資本積極進入公共體育服務領域。
發改委指出,在《指導意見》和相關配套文件的合力推動下,未來10年將是健身休閑產業產需融合、消費迸發的10年,將是百姓就業收入水平、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的10年,更將是人民群眾真正“得實惠”、享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成果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