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林學會組織國內楠木(楨楠)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赴重慶開展楠木天然林科學考察。通過現場調查和專家討論、質詢,首次認定永川區三教鎮張家灣960余畝楠木林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現存面積最大的楠木(楨楠)天然次生林。這片集中連片的楠木(楨楠)天然林將為我國培育珍貴楠木用材和持續開展珍貴楠木優質種源收集、改良和精細培育奠定基礎。
這次考察由中國林學會組織。來自國家林業局科技發展中心、中國林學會珍貴樹種分會、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紅木分會、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重慶市林業局、重慶市林科院、重慶市林學會、重慶市種苗站等十家從事珍貴樹種保護培育、樹木和木材分類、天然林保護等研究機構的12名知名專家參加考察。永川區政府、中國林學會珍貴樹種分會承辦了科考和專家研討活動。
考察組深入到永川三教鎮張家灣,通過實地查看、現場咨詢和林農訪問等形式,全面了解永川區楠木天然林資源狀況、楠木樹種保護、苗木培育和推廣利用情況。在永川區三教鎮張家灣區域,專家發現該區保存有大面積集中連片楠木天然次生林,經過初步實測,面積約為960余畝,其品種為楨楠,為古時皇家使用的金絲楠木,與修建故宮使用的楠木屬同一個類型。該片楠木最大胸徑達76厘米,最大樹齡109年。森林呈異齡結構,間或呈混交狀態,林相健康良好。
楠木(楨楠)Phoebe zhennan S.lee et F .N.Wei為樟科(Lauraceae)楠屬(Phoebe),常綠高大喬木,屬我國特有種,經濟價值高,以材質優良馳名中外,是上等的珍貴用材,由于歷代采伐利用,致使這一珍貴樹種瀕臨枯竭。國家已經將其列為二級保護植物。目前國內集中連片的楠木所見不多,而在永川發現這么大面積、集中連片的楠木天然林,為國內首次。
實地考察結束后,在永川區召開了楠木保護、發展和創新利用專家研討會。會上,區林業局匯報了永川區楠木保護和利用的總體情況。考察組充分肯定永川區在楠木資源保護和推廣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別是整體流轉了包括楠木林在內的集體林場林地資源,建立國有林場分場對楠木天然林進行保護,充分發揮國有林場生態功能,創新了稀有林木資源保護的新模式。永川正大力實施的“林業楠木行動”,加快了珍貴樹種培育推廣和發展步伐,促進國家珍貴木材戰略儲備,既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又做到了“藏富于民”;在楠木推廣栽植工程中所推行的“楠木+茶葉”、“楠木+杉木”、“楠木+臭黃荊”等“楠木+X”造林間種、混栽模式,注重了長短效益有機的結合,有效做到了珍貴樹種推廣的良性發展。
與會專家建議,以“保護、更新、發展、壯大”為主題,充分發揮天然林的生態功能,做好楠木的資源保護、利用和良種推廣工作;把楠木作為永川的區樹,做出亮點與特色,當好“領頭羊”;申報建立國家楠木生態公園,加強楠木文化推廣和宣傳;繼續探索多種經營栽培模式,結合林下經濟發展,使楠木真正成為藏富于民的民生產業。
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幸良認為,這次科學考察的發現,是我國珍貴樹種保護培育歷史中的一件大事。永川區留下這片面積集中、價值珍貴的楠木天然林,具有非凡的意義,是永川對國家林業作出的重要貢獻。一定要嚴格保護、大力發展、創新利用。永川區通過流轉集體林地這一創新方式對這片林子進行了科學的保護,并進行了優質種源采集、培育和推廣。下一步,應成立永川區楠木天然林科學保護和利用專家指導委員會,對這片楠木天然林保護、發展和創新利用進行科學指導;聯合全國其他地區保護較好的、達到一定規模的楠木天然林片區,共同開展科研合作交流,進一步推動楠木的保護、發展和創新利用;各楠木天然林片區開展聯合攻關,共同推動楠木的種源選育、苗木培育和定向撫育。
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王聲斌要求市、區兩級要共同保護永川楠木這片得天獨厚的珍貴天然林資源,積極搭建好申報建設國家楠木生態公園和楠木珍稀樹種基地兩個平臺,充分利用好政府、市場、科技和文化四個方面的力量,打造楠木種源基地、苗木培育基地、楠木戰略儲備林基地和楠木展示基地。
重慶市永川區副區長李軍,區林業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規劃局、區農委等有關同志出席專家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