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主題為“新生產、新生活、新生態—打造國際合作新引擎”的國際生態與新經濟論壇在銀川開幕。來自國內外100多位政府領導以及商會、企業代表出席論壇,共同探討生態文明時代的新經濟范式。
論壇上,面對全球生態環境問題,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理事長杜永勝表示,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是每個國家每個地方共同追求的目標。近年來,我國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特別是十九大以來,進一步強調要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優質生態產品是能夠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的要素。所以,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將是該行業人共同的職責。
作為全球環境治理的參與者和貢獻者,中國在環境治理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國家林業局和草原局三北局局長張煒談到,在全球“四大造林工程”中,中國的“三北”造林工程以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效果最顯著而位列首位。從1978年啟動,到現在40多年來,營造了3014萬公頃的森林面積,碳匯累計總量達到23.1億噸。木材產量累計達到18.3億立方米,折合人民幣9000多萬元。同時大搞經濟林,達到460萬公頃,1500萬人靠經濟林脫貧致富。目前,三北地區生態旅游每年達到30.8億人次,產值達到500億。同時,在造林工程中涌現出一批模范人物,發揚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三北”精神,為生態文明精神保障提供了動力。
來自阿聯酋、韓國、巴西等國的商會、企業家代表紛紛對中國為全球環境做出的貢獻表示肯定,同時希望大家能加強各領域的合作,把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緊密結合。
“如今,中國在國際舞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巴兩國的合作關系方面已經達到了戰略合作層面。雙方已經在農產品,能源、汽車、石油、以及基礎設施領域有了很好的合作。2009年,中國正式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也是對拉美國家最大的外資投資經濟力量。在同中國過去的15年緊密的合作中,中國對巴西的總投資量已經達到了540億美元,這為雙方的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利好。”巴西精英企業家聯合會總監José Ricardo dos Santos Luz Junio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