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綠色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抓手。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成為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突出綠色的理念和內涵。森林是綠色發展的基礎,
森林認證是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工具,開展森林認證就是促進綠色發展。
森林認證是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工具
森林認證由獨立的第三方,按照既定標準和指標體系進行評估,并發放證書。森林認證是運用市場機制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科學工具,是國際上流行的生態環保認證。
在國外,森林認證主要包括森林經營認證和產銷監管鏈認證,森林經營認證針對的是森林是否實現了良好經營,產銷監管鏈認證針對的是林產品的原料和管理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
在國外森林認證的基礎上,中國森林認證又有了新發展,特別是非木質林產品認證(如江蘇的陽山水蜜桃認證、茶葉認證),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森林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為人們提供了生態、安全的森林食品。中國的非木質林產品認證,得到了森林認證體系認可計劃(PEFC)的高度評價。
開展森林認證就是促進綠色發展
森林認證與綠色發展一脈相承。森林認證是考核、評估并促進綠色發展的科學有效手段,對促進綠色發展意義重大。森林認證能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同時實現生態良好、社會有益和經濟可行。森林認證以生態學、環境學、經濟學為理論依據,對林產品的認證促進了森林經營的規劃、監測、評估工作的進行。森林認證有利于保持水土、穩定氣候、清潔空氣、潔凈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能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和示范帶動。森林認證有利于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促進周邊社區和諧發展。
桃園春色
加快推進森林認證需多方發力
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森林認證從形式上看是企業自愿、獨立的第三方認證,是市場行為,但從實際產生的結果看,認證的宗旨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以及社會和諧發展,更著重于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公益性和廣泛性。在認證發展初期,政府應加大扶持、引導力度,要像支持農業“三品”(綠色、無公害和有機食品)認證那樣,將森林認證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對獲得森林認證的企業給予獎勵,并在項目、政策上給予支持。
應推進市場準入機制。從國外經驗來看,他們主要通過非政府環保組織推動、企業綠色采購政策、政府的支持和公共采購政策、發展援助組織的資金和政策支持等促進森林認證。縱觀我國,由于森林認證工作開展時間不長,人們對森林認證還不了解,同時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還不強,如果僅依靠純粹的市場手段,森林認證工作還很難開展。各級政府應結合我國實際,從政府采購入手,將森林認證產品列入政府采購清單,引導社會使用森林認證產品。
此外,建議各地充分利用節慶和文化活動,通過政府搭臺、專家研討、開新聞發布、調動企業和農戶參與等多種形式宣傳推廣森林認證,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促進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