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養:森林價值新發現
信息來源:中國吉林森工集團網站 發布日期:2019-12-03 瀏覽次數:3263次
作為森林生態和服務價值的一種新發現,森林康養正在以“上下聯動、部門協作、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發展格局,成為新時期林業發展的新型業態,受到公眾的熱切關注。
2017年起,中央1號文件連續3年對發展森林康養等康養產業提出明確要求。國家林草局聯合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了《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部署開展了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并就合作開展森林康養環境保護與優化、養老產業和森林康養產業融合、中醫藥健康養生與森林康養產業融合等方面達成共識。國家林草局制定出臺了《森林康養基地質量評定》《森林康養基地總體規劃導則》兩個行業標準。地方層面,浙江、安徽、江西、貴州、山西等省均由多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或實施意見。多個民間團體、社團協會積極組織森林康養有關活動,社會資本看好森林康養的發展前景。
到2022年,我國將建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產業布局較為合理的區域性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建立森林康養骨干人才隊伍。到2035年,建成覆蓋全國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1200處,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森林康養專業人才隊伍。到2050年,森林康養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森林康養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養服務。
短短幾年間,各地森林康養發展實踐如雨后春筍般蓬勃展開。在以“要想身體好,常往洪雅跑”聞名的四川省洪雅縣,2018年全縣森林康養產業增加值實現20.61億元,同比增長10.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7.56%,對GDP的貢獻率達22.59%。森林康養產業帶動全縣5萬余人參與就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36元,增長9%。
推進森林康養產業健康有序規范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協調發展原則。在產業規劃和建設、運營過程中,把森林生態環境不斷優化作為根本前提,嚴格執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強化林地用途和森林主導功能管制,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統籌考慮森林生態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康養利用方式和強度。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大眾原則。通過科學開展森林撫育、林相改造和景觀提升,補植具有康養功能的樹種、花卉等植物,打造提供大眾康養服務的森林康養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最基本的、最公平的康養產品。
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布局原則。與林業、衛生健康、養老等發展規劃有效銜接,科學制定森林康養產業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根據資源稟賦、地理區位、人文歷史、區域經濟水平等條件及大眾康養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開發多層次森林康養服務項目,突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
堅持節約利用、依法合規原則。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設施功能,適當填平補齊,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重復建設、不搞脫離實際需要的超標準建設,避免急功近利、盲目發展。嚴格遵守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相關規定,實現規模適度、物盡其用。
堅持融合發展、全社會參與原則。把森林康養納入大健康產業,與養老、療養、中醫藥等產業融合發展。爭取民政、衛生健康、中醫藥等部門支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積極性。
下一步,林草部門將以優化森林康養環境、完善康養基礎設施、豐富康養產品、建設康養基地、繁榮康養文化、提高康養服務水平為重點,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種類、高質量的森林康養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建設健康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