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題:逐季轉好 穩定復蘇——透視中國經濟“三季報”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于佳欣、申鋮、王雨蕭
4.9%——這是中國經濟第三季度增速,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的基礎上,三季度增速進一步加快。
0.7%——這是中國經濟前三季度增速,在上半年同比下降1.6%的基礎上,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實現轉正。
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的經濟“三季報”顯示,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逐季轉好、穩定恢復,展現強大韌性。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為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
前不久,世界銀行發布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從6月初的1%上調到2%;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報告,預測全球經濟面臨深度衰退,但中國經濟仍將保持正增長。
國際機構投下“信心票”,中國經濟也確實展現出強大的復蘇能量。除了經濟增速加快,三季度經濟運行還釋放出諸多積極信號。
主要指標恢復,經濟展現韌性——
多項指標轉正。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3個指標均實現轉正。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生產恢復加快。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正增長。
市場預期向好。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5%,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位于臨界點之上。
福建省石獅市一家服飾有限公司工人在激光切片機前操作(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沖擊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評價說。
就業物價平穩,民生保障有力——
就業形勢穩定,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898萬人,接近完成全年目標任務。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從年初6.2%的高位持續回落。物價漲勢溫和,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前高后低”,9月份已回落至1.7%。
居民收入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0.6%,和經濟增速基本同步。社會保障加強,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養老金和離退休金同比名義增長8.7%,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增長12.9%。
市民、游客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新開通街道邊的商店購物(9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消費者在上海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食品商店選購食品(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劉愛華分析,面對空前加大的就業壓力,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基本民生得到切實保障和改善。
“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測試,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王一鳴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積極推動力。